大学生心理实验

时间:2024-07-02 04:17:19
大学生心理实验

大学生心理实验,心理实验具体是指有目的的严格控制,或是创造一定条件来引发个体某种心理活动并对其进行测验,那么现在分享大学生心理实验。

  大学生心理实验1

延迟满足的实验

197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棉花糖实验,被试都是四五岁的孩子。工作人员在每个孩子的桌子上放了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15分钟后再回教室,且让他们知道,随时都可以吃掉那个糖果。但如果谁没有吃掉,将会得到另外一块棉花糖。这是一项通过延迟满足来了解行为自我控制力的实验。

对孩子来说,棉花糖的诱惑太大了,15分钟的时间太久了。自控力差一点的孩子,没到15分钟就把棉花糖吃了;自控力强的孩子,其间尽量转移注意力,忍住了没吃,结果得到了两块棉花糖。实验表明,每个人的自控力是有差异的'。

这些参与测试的孩子,在几年后的跟踪调查中,在学习、人际、成长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自控力强的更善于管住自己、实现目标;自控力差的,只满足于瞬间的快乐。

  

思维定式实验

把苍蝇和蜜蜂装进一个玻璃瓶中,把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在瓶底寻找出口,直到精疲力竭倒下或饿死;苍蝇却花了不到2分钟,就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出去了。蜜蜂之所以逃跑失败,就因为它一直秉承着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定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不断重复这种看似合乎逻辑的行动。

苍蝇完全没有逻辑,就是四下乱飞,反倒逃了出去。把这些事实运用到生活中,得出的启示就是:人们被既有的信息或认识所束缚,思维易被限制住,让思维按照固有的路径展开,有时会阻碍我们解决问题。能把你限制住的,只有你自己。

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就像曲别针一样,有多种可能的变化。也许,你此刻正处在看似山穷水尽的境遇中,但如果能跳出思维定式,往往就能柳暗花明。

知觉选择性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事先告诉被试,注意观察视频中打篮球的运动员传了几次球,然后给他们播放打篮球的视频。等视频放完后,心理学家却问了另外的问题:有没有看到在球员之间走过了一只大猩猩?怎么会有大猩猩呢?所有被试都觉得奇怪,一致表示没有。

可当研究人员再次播放视频时,令人惊讶的是,打篮球的人群中竟然真的有一只大猩猩穿过,而他们居然都没有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这叫作知觉选择性。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感觉剥夺实验”被试安静地躺在实验室里,戴上护目镜,以单调的空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被套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被固定住……总之,所有来自外界的刺激都被“剥夺”了。起初,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可是没过多久,精糕的状况就出现了:他们会感到烦恼、恐慌、失眠、不舒服,甚至产生幻觉。

虽然被试当时每天能得到20美元的报酬,可就算是这么有诱惑力的条件,依然让他们难以坚持3天以上。被试在实验室里待了三四天后,均出现了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紧张焦虑等问题,实验后需数日才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非常必要。

  大学生心理实验2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上世纪最臭名昭著的心理实验。这场实验最初由一位叫做菲利普的心理学教授发起,参与实验的是24名身体、心理各方面都非常健康的年轻大学生。实验地点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间地下室里。菲利普教授想要测试一下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于是将地下室改造成了监狱。

而24名志愿者则被分为三组,9人扮演囚犯,9人扮演狱卒,6人则充当协助完成实验的记录员和替补成员。顺利完成实验之后,这些大学生们每人可以获得100美元的报酬,24名大学生对于实验的热情很高,并且迅速签下了免责协议。为了让扮演囚犯的志愿者们迅速进入角色,菲利普教授还安排人假装成警察,全副武装的将这些志愿者从家中带走。

他们被带进了已经改造成监狱的地下室,并且换上了囚服和镣铐。一开始这些志愿者们还不能迅速的适应自己的'角色,仍然是有说有笑的。于是扮演狱卒的志愿者上场了,他们把囚犯们每三人分到一个隔间里,不允许他们彼此之间随意交谈。狱卒也是每3个人一班,一天分成三班执勤,每组执勤8个小时。

  

在菲利普教授的要求下,狱卒们对这些假囚犯施行的是高压管理。囚犯们半夜会被警笛声惊醒,然后就要在狱卒的哨声结束之后立刻跑到走廊集合。没有反应过来的或者是最后一个到走廊的囚犯,会被要求做俯卧撑作为体罚。实验开始的第二天,就有囚犯开始想要反抗狱卒。他们不愿意服从狱卒的哨声,甚至不从牢房里出来。

于是9个狱卒一起上阵,把囚犯们猛揍了一顿。带头闹事的几个囚犯当天没有得到任何的食物。而表现比较良好,默不作声的几个囚犯则得到了一顿美餐作为报酬。于是之后几天,囚犯们再也没有聚众闹事,而是对狱卒们渐渐顺从了起来。

而志愿者们仿佛也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真正的沉溺在了囚犯和狱卒的角色中。有一个扮演囚犯的大学生生了重病,菲利普教授告诉他可以终止实验,先回去看病。但其他扮演囚犯的志愿者却说他是装病,为的就是越狱。生病的志愿者听了之后竟然拒绝回家看病,因为他要证明自己不想越狱,自己是个好囚犯。

这时候菲利普教授才意识到实验出了问题,这些志愿者们已经深陷在自己的角色中不能自拔了。而扮演狱卒的志愿者,开始沉溺于权力带来的快感。他们可以在囚犯身上为所欲为,而不会得到任何的惩罚。菲利普教授对扮演狱卒的志愿者们进行了心理测验,他们无一例外全部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虐待狂倾向。

这时候,实验仅仅开始了一周的时间。而其实菲利普教授本人也已经深陷实验不可自拔,在实验中他扮演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法官。即便在实验被紧急叫停之后,菲利普教授本人也难以摆脱自己扮演的角色,总是情不自禁地用法官的腔调说话。

《大学生心理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