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不久前,梅城某中学初二学生张某在上下午预备课时,从书包内拿出一瓶牛奶和一个矿泉水瓶,对同桌说:“矿泉水瓶子装的是农药,我现在先喝牛奶,等第一节下课后我就把农药喝下去,你信不信?”同桌以为那瓶是茶水,当他是开玩笑,没在意。等到第二节上课时,同桌发现张某趴在桌子上,才想起刚才他说的话,赶快叫老师过来,马上送医院,因为抢救及时,没有造成生命危险。据了解,这位学生在家得不到父母关爱,在学校成绩不好又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加上性格孤僻,平时很少跟同学交往,成天郁郁寡欢,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产生以喝农药来引起他人的注意的想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最近,据笔者对梅城某校调查发现,有29.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34.8%的学生存在强迫症,34.2%的学生存在抑郁症,24.6%的学生存在焦虑症,29.5%的学生存在敌对心理,32.7%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心理障碍,2.3%的学生存在与异性交往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易集中;在人际交往中常有自卑感;常会感到孤独、苦闷;总想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来引起同学注意;常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常有想摔坏东西的冲动;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常会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拒绝与异性同学交往等。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除了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外,还要面临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多种刺激,这就引起了学生精神和行为上的适应性障碍。同时学校在追求成绩的同时往往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据此,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中,笔者认为:首先,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或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及时主动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其次,教师可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尊、自爱、真诚、友善的基础上进行人际交往,要对学生进行升学心理疏导,减缓学习压力,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歧视、不嘲笑、不训斥,不冷漠,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