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知识

时间:2024-05-15 10:26:28
快速了解知识

快速了解知识,现如今,学习已经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让自己发展地更好,那么如何快速了解知识?

  快速了解知识1

Q1,想了解一个领域和知识,大量的泛读是不可或缺的。

每次听到别人问,推进一本对你改变最大的书。

我是推荐不出来,一般读书少的人才能推进出来吧。

很多人希望自己,学到的是最精华的知识。最好是一本书,然后自己认真从头到尾看一遍就解决问题。

阅读不是一个找宝藏的过程,而是一个筛选金沙的功夫。

读一本书,就找到宝藏了从此无忧。这是走捷径的心理,要么我这么聪明,只有最好的方法才适合我。

最后,转了一圈发现,根本没有这样的知识。

学习像是捡石头盖房子,这里有一个石头做台阶,那里有一个好用的做房梁。

慢慢的组装在一起变成房子,没有听说直接捡房子的。

  

Q2,如何快速学习的实操方法?

比如我想学习批判思维,先去网上搜一下基本介绍。对这个名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看相关网页推荐的书籍。

在去网上搜这几本书,看看相关推荐的书。最后选2-5本入门的,1-3本高阶的。

回来之后,把所有的书都过一遍。

泛读的时候注意几个点:

1,先看书的自序,后看书籍目录。

为什么这样做?一般书的自序,作者会讲他为什么写这本书,主要想表达什么?

而目录代表了,作者的写作框架思路。目录中有核心的观点,可以有一个全局视角。

2,泛读过程,标记核心观点

论证过程和故事讲解可以不用看,直接看概念,思路模型,记录核心观点。

3,根据自己的.疑问,和感兴趣的点深入阅读

一本书是没必要从头看到尾的,这个要说到看书目的。如果只是未来了解,把自己需要的部分看了就可以。

故事书除外,其他的根据问题、兴趣、需要、选择阅读即可。

然后用1天左右的时间,把这个领域的书大致的都了解一下。自己有一个基本的逻辑框架,和一些基础知识名称的了解。

Q3,建立知识模型,让大脑有一个全局的掌控

开始读的时候,不用刻意关注自己吸收多少记住多少。

只管看多吸收,知识需要大脑思维的酝酿,才能产生新的联系和想法。

接下来就是给大脑画地图了!

以为自己记住了,弄清楚了,其实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大脑外漏出来。

把看的东西,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内容的概念、模型、理论等等,都写出来,在把相关的联系一起。

最后提炼出底层关系,归纳成系统模型。

有了这脑图对这个知识,就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有模型,有框架,遇到问题大概知道做什么、往那个方向思考问题。

思维模型就是对一个领域的概括理解。

  快速了解知识2

一、划分知识组块法

什么是知识组块?知识组块就是人们在记忆时将信息划分成的不同组别。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认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只能记住7±2个组块的信息。而实际上,大多数人能记住的组块范围要更小一些,大约是3-5个。

举个例子,要快速记忆“15832685198”这样一串数字,相信大多数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这11个毫无关联的数字记住。但如果将这11个数字像手机号那样分成3组,分别是158-3268-5198,记忆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如果把这些数字看成是11个不相关的数字,就是11个组块,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人短时记忆的组块。可如果只有3个组块,大多数人都能够轻松地记住。

那么,如何划分知识组块呢?

第一种方法,可以从问题出发。围绕问题罗列出需要解答的各个方面,当解答完这些问题后,知识组块的划分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比如,摄影都要学会什么?首先要学会使用相机,还要学会构图,学会利用光线,等等。把这些需要学习的方面再具体细化,就能得出摄影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组块了。

第二种方法,利用书中的章节目录。书中的目录本身就是作者划分好的知识组块,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组块展开学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并不是从头到尾把书看一遍,而是要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甚至可以只读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应的组块。

  

在划分知识组块的过程中,我们就把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梳理了一遍。这不仅能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也有利于我们按照知识组块来制定学习计划,从而更加高效地获得学习的成果。

二、利用思维导图拆分知识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博赞,他也是世界记忆锦标赛和快速阅读锦标赛的创始人,被称为“世界记忆之父”。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记忆、学习和思考的高效思维工具。它可以帮我们梳理各种知识点,并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的绘制也非常简单。

首先,确定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分支内容,绘制好中心图像和各个分支。

然后,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

最后,将主题写在中心图像中,再对每个分支进行总结,将内容变成一个关键词,并写在连接的曲线上。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不要求绘制得有多美观,也不一定非要用各种绘制软件。同时,也不能只简单地将书中的目录摘录过来,更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放进思维导图中。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知识的逻辑关系,达到让大脑快速记忆的目的就可以。

事实上,思维导图是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一张关系紧密的网,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结构化,让我们在攻克新知识时更加高效。

三、利用金字塔原理拆分知识

金字塔原理,简单来说,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一个点出发,逐层向下询问,不断通过众多的`论据和案例,来支撑塔尖的根本问题。金字塔原理是著名的麦肯锡公司用来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借助金字塔原理拆分要学的知识,建立起完整的逻辑结构。

具体怎么用呢?比如说一个没有音乐基础的人想要在三周内学会弹奏《致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我们就可以这样做:

首先,我们要明确所要拆分知识的范围,也就是要明确你想要学习的知识边界在哪里。明确了自己想要期望达到学习目的,就能够将很多无关的知识刨除在外。

例如要想短时间内学会弹奏《致爱丽丝》,就不需要去学习识别五线谱、识别琴键含义等知识,这样就最将自己达成目标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最小化了。

然后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拆分,拆分知识的逻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我们可以将知识按照事物的发展流程去拆分,也可以按照知识的组成结构去拆分。

要实现“三周内完整弹奏《致爱丽丝》”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将要学习的内容按照流程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动作。认识琴键的排布结构,明确在弹奏这首钢琴曲时,手分别该按哪个琴键。也就是说不需要识谱,只需要直接学习弹奏时手指的具体动作。

2、分段学习。《致爱丽丝》这首曲子有5段,其中有3段是相同的,实际上需要练习的只有3段。

3、坚持练习。第一周可以先练习手指按琴键的动作,第二周对3段曲子进行各个突破式的练习,第三周就可以试着完整地把整首曲子慢慢地弹出来。在这三周的时间里,每天都要坚持练习1小时以上,才能够快速地完成目标。

这样,用金字塔的形式把整个知识自上而下串起来,理清主次,就有了基本的框架。由此就能够清晰地发现问题是什么,要学习的是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并且在运用的时候信手拈来了。

总结

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可以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拆分。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按照合适的逻辑拆分的知识与实战匹配度更高,更能实现精准有效地学习,节省学习时间,并达成最好的结果。

《快速了解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